旧站回顾
栏目分类
全部
木材科学
森林保护
森林培育
森林资源
生态环境
行业新闻
专题服务
登录
|
注册
|
关于我们
首 页
森林资源
森林培育
森林保护
生态环境
木材科学
专题研究
专题服务
区域发展
国际林业
科普知识
森林培育
湖南主要造林树种数据
湖南油茶种质资源数据
湖南主要菌类数据
南方主要造林树种
共享网站
国家林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
湖南省数据分中心
重庆市数据分中心
浙江省数据分中心
云南省数据分中心
湖南主要菌类数据
下载
种名
拉丁名字
分布地域
查看
安络小皮伞
Marasmius androsaceus
分布于福建、湖南、云南、吉林等地。可供食用及药用。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福建、湖南、云南、吉林等地。可供食用及药用。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直径0.5~2cm,半球至近平 展,中部脐状,具沟条,茶褐至红褐色,中 央色深,很薄,膜质,光滑,干燥,韧。菌褶 近白色,直生至离生,稀,长短不一。菌柄长3~5cm,粗1毫米或稍粗,细针状,黑褐色或稍浅,平滑;弯曲,中空,软骨质,往往生长 有黑褐色至黑色细长的菌索,直径0.5~lmm,由于生境温度条件影响,最长的菌索长达150cm以上,极似细铁丝或马鬃。孢子无色,光滑,长方椭圆形,(6~9) μm×(3~4.5) μm。生于比较阴湿的林内枯枝、腐木、落叶及竹林枯竹枝上,往往菌索发达。
暗褐毒鹅膏菌
Amanita brunnescens Atkinson
分布于湖南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3~l0cm,扁球形或近扁平,边缘无条纹,灰褐色,光滑或有小鳞片或破碎白色菌托残片。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较密。菌柄长6~15cm,粗0.8~2.2cm,白色,有絮状小鳞片,基部近球形,有膜质菌托。菌环膜质。担子棒状,具4小梗。孢子无色,球形至球形,(7 .8~9.5) μm×(7.8~8.8) μm。生混交林中地上。可能有毒。
暗褐鹅膏菌
Amanita hemibapha subsp.similis
分布于湖南。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湖南。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大。菌盖直径6~13.5cm,暗褐色或褐棕色,中部深暗,边缘带土黄褐色,表面粘,平滑,有放射状长条纹。菌肉带黄色。菌褶带黄色,离生,稍密,小菌褶似刀切状。菌柄长8~l5cm,粗0.9~2.3cm,淡黄色,有深色花纹,向基部渐粗,松软至空心。菌环膜质,生菌柄上部。菌托白色,苞状。袍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或卵圆形,(7.5~10.5)μm×(5.6~7.6)μm。夏秋季于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可食用。
白被黑蛋巢菌
Cyathus pallidus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高0.7~1cm,边缘宽0.5~0.7cm,杯状,包被水黄白色至蛋壳色,且有粗毛,内侧米黄至乳黄色,平滑或有不明显纵纹。小包直径1.5~2cm,扁圆,浅灰色,具外膜,由绳索状体固定于杯中,壁薄,无粗丝组成的外壁。孢子椭圆形,腐木上大量群生。
白刺马勃
Lycoperdon wrightii
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江西、河南、四川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江西、河南、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直径0.5~2.5cm,高0.5~2cm,外包被有密集的白色小刺,其尖端成丛聚合呈角锥形,后期小刺脱落,露出淡色的内包被。孢子体青黄色,不孕的基部小或无。孢子浅黄色,稍粗糙,含有一大油滴,球形,直径3~4.5μm。孢丝近无色,线形,分枝少,壁薄,有横隔,3.5~7.5 μm。生林地上,往往丛生一起。药用可止血、消炎、解毒。
白蛋巢菌
Crucibulum vulgare
分布十分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十分广泛。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似鸟巢,内有数个扁球形的小包,包被高0.4~1cm,顶部直径0.5~1cm,初期有深肉桂色的绒毛,以后光滑,褐色,最后变灰色,内侧光滑,灰色,成熟前有盖膜。盖膜白色,上有深肉桂色绒毛。小包扁球形,由一纤细的有韧性的绳状体固定于包被中,直径0.15~0.2cm.其表面有一层白色的外膜,后期变成白色,外膜脱落后变成黑色。担子棒状,细长,具2~4个小梗,(25~30) x (4~5.5) μm。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至近卵形,(7.6 ~ 12)μm x(4.5~6)μm。夏秋季于林中腐木和枯枝上群生。能产生纤维隶酶以分解植物纤维素。
白毒鹅膏菌
Amanita verna
分布十分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十分广泛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
白鬼笔
Phallus impudicus
分布于山西、甘肃、西藏、安徽、广东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山西、甘肃、西藏、安徽、广东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或较大,高16~17cm基部有苞状、厚而有弹性的白色菌托。菌盖钟形,有深网格,高4~5cm,觉3.5~4cm.成熟后顶平,有穿孔,生有暗绿色的粘而臭的孢子液。柄长8~10.5cm,粗l.5~2.5cm,近圆筒形,白色,海绵状,中空。孢子平滑,椭圆形至椭圆形,(3.5~5) μm x (2~2.8) μm。夏秋季于林中地上群生或单生.可食用,但需把菌盖和菌托去掉后方可,可煎汁作为食品短期的防腐剂。可药用,治风湿症,有活血祛痛作用。
白环柄菇
Lepiota alba
分布十分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十分广泛
形态特征: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3~7cm,半球形,开伞后中部突起,表面白色,老后淡黄色,具纤维状丛毛鳞片,或往往后期有鳞片,菌褶密,稍宽,白色,不等长。菌柄较细长,圆柱形,向下渐粗,白色,长5~7cm,粗0.4~0.6cm,菌环以上光滑,以下初期有白色粉末,后变光滑,内实至空心。菌环白色,易消失。
白黄鹅膏菌
Amanita alboflavescens
分布于湖南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湖南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小。菌盖直径4~6cm,半球形或扁平,污白黄色,表面粉状具近白色、黄色破碎鳞片,边缘附着菌膜残片。菌肉白色,伤变金黄色,有使人不愉快的气味。菌褶白色带黄色,近离生,褶缘粉状。菌柄长5.7~7.2cm,粗0.4~0.7 cm,近白色,伤变黄色,有小鳞片,基部膨大近纺锤状,同盖色,实心。菌环黄色,易碎。孢子光滑,长椭圆形或宽椭圆形,(8~12)μm x(4.5~6.5)μm.夏秋季生林中地上。
白林地蘑菇
Agaricus silvicola
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6.5~11cm,初扁 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时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cm,粗0.6~1.5 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部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到卵形,光滑,多数有一个油滴,(5~8)×(3~4.5)μm。褶缘囊体近洋梨形。
白鳞粗柄鹅膏菌
Amanita vittadinii
分布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广泛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有角锥状鳞片。菌盖直径4~9cm,表面干燥,白色或带黄色,鳞片易脱落,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菌褶离生,较密,不等长,边缘平滑或细锯齿状。菌柄粗壮并有环状排列的鳞片及肥大的基部,长8~12cm,粗1~2.5cm。孢子无色椭圆形至宽椭圆形,光滑,(8.6~16)μm×(6~9)μm,糊性反应。春至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独生长。 此种有人认为可食,有人认为有毒。曾在四川等地发生数人中毒,发病初期出现胃肠道反应,然后有心悸、喘气、肝肿大、胆大及黄胆、血尿、少尿及心脏、肾脏等脏器损害,可引起死亡。故不能轻易采食。此种与栗、高杠栎等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白乳菇
Lactarius piperatus
分布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广泛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白色。菌盖直径5~18cm,初期扁半球形,中央下凹呈脐状,最后呈漏斗状,表面光滑或平滑,不粘,无环带,边缘内卷后平展。菌肉白色,伤后变色不明显或淡黄色,厚,乳汁白色,味很辣。菌褶白色,延生窄,很密,分叉。菌柄短粗,长2~6cm,粗1~3cm,等粗或向下渐细,无毛,内部实心。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有小疣或粗糙,近球形
棒瑚菌
Clavariadelphus pistallaris
分布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广泛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棒状,不分枝,顶部钝圆,幼时光滑,后渐有纵条纹或纵皱纹,向基部渐渐变细,直或变曲,高7~30cm,粗2~3cm,土黄色,后期赭色或带红褐色,向下色渐变浅。菌肉白色,松软,有苦味。子实层生棒的上部周围。柄部细,污白色。孢子印白色至带乳黄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11~16)μm×(6~10)μm。
苞脚鹅膏菌
Amanita agglutinata
分布于吉林、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吉林、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5~8cm,扁半球形变至近平展,中部稍下凹,初期污白色,后变土黄至土褐色,表面附有大片粉质鳞片,边缘有不明显的短条棱。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后变污白至带褐色,离生,褶缘似有粉粒,小菌褶似到切刀切状,不等长。菌柄细长,长5~11cm,粗可达0.8~1cm,圆柱形,表面似有细粉末,基部膨大,内部实心。无菌环。具较大的苞状菌托,同盖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内含颗粒状物,宽椭圆形至卵圆形,(8~12.7)μm×(6~8.8)μm,糊性反应。夏秋季多在阔叶林中地上散生或单生。
豹斑毒鹅膏菌
Amanita pantherina
分布广泛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广泛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渐平展,直径7.5~14cm,盖表面褐色或棕褐色,有时污白色,散布白色至污白色的小斑块或颗粒状鳞片,老后部分脱落,盖缘有明显的条棱,当湿润时表面粘。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长5~17cm,粗0.8~2.5cm,表面有小鳞片,内部松软至空心,基部膨大有几圈环带状的菌托。菌环一般生长在中下部。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宽椭圆形,(10~12.5)μm×(7.2~9.3)μm,非糊性反应。
豹皮香菇
Lentinus lepideus
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山西、福建、香港、台湾、陕西、甘肃、云南、新疆、西藏等。
查看
分布地域: 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山西、福建、香港、台湾、陕西、甘肃、云南、新疆、西藏等。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宽5~15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或中部下凹,淡黄色,有深色或浅色大鳞片。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延生,宽,稍稀,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柄短,偏生,内实,近圆柱形且弯曲有鳞片,长3~7cm,粗0.8~3c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近圆柱状,(8~13)μm×(3.5~5)μm。夏秋季在针叶树的腐木上近丛生。导致树木腐朽。
杯瑚菌
Clavicoronapyxidata
我国吉林、陕西、云南、四川、西藏、河南等地。北美洲亦有分布
查看
分布地域:我国吉林、陕西、云南、四川、西藏、河南等地。北美洲亦有分布
形态特征:孢子,无色,椭圆形,光滑,(3.5~4.5) μm×(2~3) μm。子实体,群生或丛生,高3~14cm。初期近白色,渐变淡黄色或粉红色,老后或伤后变为暗土黄色。菌肉,白色至污白色,质脆。菌柄纤细,粗2~3mm,向上膨大,顶端杯状,由杯缘分出一轮小枝,各枝顶端又膨大成杯状,杯缘再生一轮小枝,如此多次自下而上分枝,最上层小枝顶端呈小杯状。夏、秋季生于针、阔叶林中枯腐木上。
北方顶囊孔菌
Climacocystis borealis
分布于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湖南、云南、贵州、新疆、四川、广东、山西、西藏等地。
查看
分布地域:分布于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湖南、云南、贵州、新疆、四川、广东、山西、西藏等地。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半圆形或近扇形,无菌柄,黄白色,干后浅淡黄色,中部色较深,遇KOH液变葡萄酒色或近樱桃红色,初期表面被短密绒毛,后期脱落,近基部变粗糙具小孔的颗粒,菌肉黄白色。菌管表面白色,干后带黄褐色,菌孔变迷路状,每毫米1~3个,管孔长2~5mm,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 腐木桩上叠生; 引起白色腐朽。
贝状木层孔菌
Phellinus conchatus
河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
查看
分布地域:河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木质而硬,无菌柄。菌盖平状而反卷,半圆形成贝壳状,反卷部分(1~8)cm×(3~12)cm,厚5~15mm,咖啡色至酱色,变至近黑色,或褪为深棕灰色,具同心环纹和环棱。菌盖边缘锐,波浪状,有绒毛。菌肉锈褐色,厚1.5~3mm。菌管与菌肉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每层厚1.5~2.5mm。管口圆形,每毫米5~7个。刚毛顶端尖锐,长22~32μm,基部膨大处4~10μm。担子棒状, 具4小梗, (12~18)μm×(3.8~4)μm。 孢子近球形,无色,4~5μm。生于柳、李、漆等阔叶树腐木上多年生。属木腐菌。医用活血、补五脏六腑,化积解毒。
第
1
页 共
16
页
306
条 显示
1-20
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下一页
尾页
地址:长沙市韶山南路658号 电话:0731-85578728 网址:
www.hnsdc.org
版权所有: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Copyright ©2015 HNSD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05000302号
网站总访问量:13608036